趣味史论课 | 艺术的起源之:原始艺术漫谈「杭州吴越画室」

阅读  ·  发布日期 2019-09-07
当前位置:吴越画室首页 > 吴越资讯 >

吴越趣味·美术史论课堂

“用有趣的方式,来讲深奥的美术史论!”

文章梗概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无从理解倾注了这么多深情和劳动的作品,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只能不断的猜想,不断的探索。原始艺术在科技如此进步的今天,更显现出其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 文章作者:黄荟桦

 

黄荟桦老师: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史论专业研究生,负责吴越艺术美术理论课题研究和美术史论课堂。

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经历了三百多万年,这一段时间在地质纪年中,被称为第四纪。在第四纪期间,出现了对地球影响巨大的第四季冰川期。这期间地球表面的温度很不稳定,经过几次的大幅下降又回升。             
 

第四纪冰川期开始,那个时候的人类的远亲还是一群一公尺多高,浑身是毛,生活在当时气温相对较高的非洲低纬度丛林中的大猿。气候的的不断变化,致使那些丑陋的大猿,从树上下来,在地上寻找食物。这些大猿大概在二百多万年前已经可以直接行走,并且学会了用简单的工具觅食。

至迟在一百余万年前,可能是非洲低纬度地区暴雨成灾。能直立行走的猿人开始一批又一批地离开非洲故土,远走它乡,以寻求适合的生存环境。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早期迁出非洲的许多猿人种属在迁移和进化中不敌天力而灭绝了。只有大约1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古人类种属,在迁往各大洲的过程中存活下来了,之后演变成今天黑、白、黄不同种族的现代人类。


约1.1万前至今,冰川消退,温暖湿润的气候,这为文明进化创造了有利条件,部落的存活率提高,这样确保了文化。技术的传承。从怎样种植小麦,到怎样养猪,从烧一只陶器,到造一艘船,点点滴滴,铢积寸累,最终点燃了文明的质变。

 

 

 

由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平衡,在大洋洲、南美洲和非洲,至今还生存着一些原始部落。虽然这些部落的文化艺术属于原始范畴,但其时间上,毕竟与人类最早的原始艺术相差了几万年。
尽管人类的起源是非常遥远而漫长的过去,但艺术的发展却没有那么久的历史。迄今为止的考古发掘证明,人们目前所知道的最早的原始艺术是旧石器时代的史前艺术。大约有三万多年的历史。处于旧石器时代,那时候的人类居住于洞穴之中,气候寒冷,但是在那些洞穴里,还存有狩猎民族的壁画和雕刻品。主要分布在法国的南部和西班牙北部,题材是各类动物。

法国肖韦恩洞(La Grotte Chauvet)  壁画(约3万6千年前)

 






 

西班牙塔米拉洞窟(约2万至1.4万年前)

这些原始艺术作品令现代人惊叹不已。这些作品在构思、构图、造型、表现、技巧等方面比现代人的作品毫不逊色。毕加索就曾对欧洲旧石器晚期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岩壁画十分钦佩,他认为“我们之中谁也画不了那么出色。”




西班牙塔米拉洞窟2万至1.4万年前)

阿尔塔米拉洞窟的主洞穴的岩壁上以黑、红颜色画着21头野牛,个个形象逼真,技艺非凡,着实让人叹为观止。这些壁画距今约有1.4万至2万年的历史。1985年该洞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受伤的野牛》

 

最突出的是长约2米的《受伤的野牛》。它刻画了野牛在受伤之后的蜷缩,准确有力地表现了动物的结构和动态。与拉斯科洞窟不同的是,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轮廓线比较细,而且有明暗向背的粗细浓淡变化,与色彩渲染结合紧密,通过动态表现动物身体的结构,明暗起伏更为丰富,甚至感情也更细腻,但却不如拉斯科洞窟壁画那样奔放有力。


当然,原始人进行的绘画并不是为了欣赏或者美化居住的环境,更可能是为了生存。他们画各种动物的目的是为了捕获它们。一些学者认为,可能是原始人出猎前,为了保证狩猎成功而举行的一种巫术,就像甄嬛传里面的扎小人。









 

拉斯科洞窟壁画

 

这些原始艺术的不是复制品,不是临摹品,它是“原始”的第一个。这是人类长期对动物的观察与对形状的理解的结果。我们能通过对原始艺术的研究获得原始人生活的讯息以及探求艺术的起源。原始艺术也一直是艺术理论家所偏爱的。

拉斯科洞窟 约15000年——前10000年

 

自从二十世纪之初,在原始艺术中汲取创作灵感,就成为一种潮流。许多非常著名的艺术家如布朗库西、毕加索、莫地里亚尼等人,都是非洲原始艺术的崇拜者。

毕加索手稿《牛》


毕加索 《亚维农少女》

西方美术史家认为,高更开创了艺术上的原始主义,而复归原始的思想却源于启蒙运动的伟大思想家卢梭。野兽派和立体派艺术家都将原始部落艺术融入他们的绘画风格当中。英国艺术收藏家、评论家弗莱则认为‘原始人’保留着一种未被劈坏的纯真,不受道德约束和爱德华时代社会矫揉造作的影响。

《两位塔希提妇女》,1899年,法国,高更

 

中国的原始艺术产生的年代晚于欧洲和西亚。但那些产生年代早于中国的其他地区的远古文明,无一例外地衰败了、中断了。只有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远古文明延续至今。古老的中华文明是我们宝贵的遗产。

现今,在自己家或者公共场所摆放一两件原始艺术或者是仿原始艺术风格的作品,来凸显高雅的艺术文化品位。由此能看出原始艺术具有恒久的审美价值。

欧洲的古老洞窟壁画、中国的绚丽的彩陶器皿、非洲怪异的灵祖面具。从这些原始艺术,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作品本身的艺术美,古人类所具有的的气魄,还能领略一二那遥远的神秘的不可知的时间和空间的。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人面鱼纹彩陶盆》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无从理解倾注了这么多深情和劳动的作品,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只能不断的猜想,不断的探索。原始艺术在科技如此进步的今天,更显现出其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兽面纹 玉琮 良渚文化

 

潘天寿论原始艺术

 

原始艺术、民间艺术,常见惊人喜人之作;而教养有素之文化人手中,却有出品平平。绚烂之极终见平淡,精能之极仍归朴拙。

 

艺术发展到高度,与最初之艺术,竟可能有种种相似之处。虽其总趋势为不停之演化进步,然各时期、各地域、各流派、各作家间,质文代变,兴衰有时,难可以直线阶梯视之也。

 

吾国绘画之孕育,远在旧石器时代。近时周口店所发掘之削刮器,虽加工粗糙,然大致具备形象之对称美,线条之韵律美,成原始绘画刻画之雏形。




 

周口店石器——手镐

 

(彩陶)所绘的题材,除极少数简略的牛头羊头和人形、鸟形以外,大多是几何纹的线条图案,如:之字纹、方格纹、锯齿纹、水波纹、雷纹、云纹等等,都是用直线曲线所组成。与整个陶器形体相配合,极为调和壮健,富有纵横、交错、旋转、萦回的规律美,以适应古代人民所需的美感要求。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盆

马家窑类型漩涡纹彩陶瓮

马家窑类型 水波纹 彩陶瓮

——选自《潘天寿谈艺录》

 

-END-


-------------------------------------------------------------------------------------------------




 

第四纪冰川期开始,那个时候的人类的远亲还是一群一公尺多高,浑身是毛,生活在当时气温相对较高的非洲低纬度丛林中的大猿。气候的的不断变化,致使那些丑陋的大猿,从树上下来,在地上寻找食物。这些大猿大概在二百多万年前已经可以直接行走,并且学会了用简单的工具觅食。
取消

感谢您的关注,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关注我们,更多艺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