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作品|美术生必看!大师——荷尔拜因,考美院非常值得学习借鉴!
阅读 · 发布日期 2024-08-04 · 作者 吴越画室
Hans Holbein the Younger
荷尔拜因

荷尔拜因,德国画家(约1497年-1543年11月29日以前),生于奥格斯堡,卒于英国伦敦。自幼随父老荷尔拜因学画。1514年前往瑞士巴塞尔,结识人文主义学者D·伊拉斯谟,受到新思想的熏陶,画艺也大有长进,两年后为新当选的巴塞尔市长J.迈尔夫妇画像,一举成名。荷尔拜因非常擅长油画和素描,他的线性素描有非常意义学习研究价值,临摹大师作品,考美院非常值得学习借鉴。
Painter's works
画 家 作 品


荷尔拜因非常擅长油画和素描,他的线性素描有非常意义学习研究价值,学习素描,可以看看以线为主的荷尔拜因怎么处理画面的颜色,光感,形体,空间。

托马斯·埃利奥特先生
彩色粉笔、黑色墨水、粉色纸
28.4cm x 20.5cm
“强”与“弱”的节奏把握能力是衡量艺术家造型艺术中“松”与“紧”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尺之一,单纯的细节添加并不是绘画深入的本质方法,合理地选择与大胆地舍弃对于作品艺术性的提升至关重要。审视这件作品能够体会荷尔拜因在描绘的选择方面作出的极致思考与过人胆略。


亨利·霍华德,萨里郡伯爵
彩色粉笔、黑色墨水、粉色纸
24.8cm x 20.4cm
评判一幅人像作品是否上乘,关键在于作者所运用的画面语言是否充分体现了人物的精神特质,大师对他笔下的青年男子,运用正面形象,对刘海、眼神下巴的刻画都突出了其青涩木讷的性格特征,让我们欣赏到一个极为鲜活的艺术形象。


看看以线为主的荷尔拜因怎么处理画面的颜色,光感,形体,空间。学大师是学观察与表现,所有好的写实绘画都应具备好的表现性,同样好的表现绘画都应具备真实对象的美的秩序。

男子肖像
彩色粉笔、黑色墨水、粉纸水墨
29.7cm x22.2cm
这是对于研习素描艺术至关重要的一张作品,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脸部内容饱满,灰色调的呈现严谨,与结构点结合紧密,眼眶,鼻部的线面组织充分且针对性强,体积感表现充分而富有节奏。头发、胡须及衣服的淡墨处理洒脱自然并很好地协调了整体画面的韵律感。

玛格丽特·埃利奥特女士
彩色粉笔、黑色墨水、粉色纸
27.9cm x 20.8cm

玛格丽特·埃利奥特女士(局部)
边缘线部分似乎一气呵成,这张作品浓缩了荷尔拜因处理画面的精湛之处,透视形态下的复杂结构穿插被少许的线面结合揭示得淋漓尽致,语言不多但字字确凿,这种节制与忽略是绘画艺术中不可多得的境界。



女子肖像
彩色粉笔、黑色墨水、粉色纸
26.8cm x 16.6cm

女子肖像(局部 )
正面形象的描绘须掌握好对于形体空间位置的准确梳理与自然呈现,下颌骨边缘的强化拉开头部与颈部的空间距离,鼻端的处理很好地揭示出脸部的高点与视觉中心位置的占距,线条弹性十足准确肯定。一幅典型的“荷尔拜因式素描”,语言描述显得多余累赘

安娜·迈耶的肖像
1525-1526年
黑色粉笔、彩色粉笔
39.1cm x27.5cm
这是一幅严谨的半身习作,躯干部分的衣物细节描绘得详尽紧凑,松软下垂的头发部分对于头部与身体的结合起到良好的过渡与节奏分配的作用,尤其表情的刻画含蓄丰富、韵味十足、浮想联翩。



小荷尔拜因肖像画注重对人物眼神的刻画,使人物神形毕肖。




多罗西娅·迈耶的肖像
1533-1534年
黑色粉笔、粉色纸
42cm x29.7cm
典型的“荷尔拜因式线描”,节制得几近消失的色调处理精确地控制在眉弓下缘与鼻底边缘,通透明亮,整个画面弥漫着高贵且典雅的气质。


伊丽莎白·斯托纳,霍比女士
27.7cm x20.1cm

伊丽莎白·多恩西,巴克莉女士的肖像习作
1527年
黑色粉笔、棕色粉笔、红色粉笔、黄色粉笔
37.1cm x26.2cm

玛丽的肖像
黑色粉笔、彩色粉笔
29.4cmx21cm
这是一张油画创作的精细素描稿,色调微妙而到位,线条的运用在这
样的正面形象中得以消解而融于浅淡的灰色层次中,眼睛、鼻子和唇的肯定有助于面部体积的呈现与模特身份的界定,稳定的画面结构含蓄地透射出神性的光芒

玛丽的肖像(局部)

约翰·波尼斯
29.6cm x 23.4cm
素描这种绘画语言,对画家的形体的理解能力的体现是最为真实的,只有真正理解,才可能表现到位,用线条、块面都可以表现形体关系,方式的多样都是需要灵活驾驭的,但对形体的理解是要一丝不苟地努力研究思考,这也是我们在学习大师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的一点。

托马斯·摩尔的儿子,约翰·摩尔的肖像1527年
黑色粉笔、彩色粉笔
38.1cmx28.1cm
粗略地扫视画面,大有衣服部分的浓重处理影响画面节奏之感,再注意到帽子与头部交接部分的和谐与五官神态刻画的紧致,最初的感念一扫即空,不得不叹服荷尔拜因对整体节奏感的掌控能力。


安妮
37.2cmx 26.7cm
肖像的神态刻画引人入胜,其实造型的法则是由表及里的感受与传达我们通过掌握结构与形体的表象语言,透过这一系列的形象元素最终深入到人物的内在气质,每一个人物个体的存在都是独一无二的。


多罗西娅·迈耶的肖像 1516年
银尖笔、红色粉笔、黑色蜡笔
28.6(左),29.3(右)cmx20.1cm

雅各布·迈耶·汉森的肖像1516年
银尖笔、红色粉笔、黑色蜡笔
28.1cmx 19cm
这张男子写生像严谨细致,不仅在人物形态上把握精确,细节的结构转折表现得充分深入。在严谨的塑造中我们仍能感受到作者张弛有度的造型能力。


尼古拉斯·卡鲁的肖像习作 1527年
黑色粉笔、彩色粉笔
54.8cm x 38.5om

托马斯·帕里
25.2cm x 18.5cm
通过这样一幅人像素描帮助我们进一步强化对体积感的再认识,鼻根部至鼻尖的色调变化清晰地界定皇子与左面颊的空间位置,鼻底的少量颜色拉开了上唇与鼻夹的空间关系,下巴部分转折处的色调若隐若现地连接至耳垂根部,连贯了头部的暗部与半受光面,完成正面、侧面与底面的体块划分。






亨利·吉尔福德先生
彩色粉笔、肤色水墨
38.4cm x29.4cm

伊丽莎白·格雷,奥德里女士
彩色粉笔、金属尖笔、粉色纸
29.3cm x 20.8cm
从观察到绘画的这一过程总是伴随着选择与放弃、强调与削弱,如果仅在众多的细节中找到最能反映对象形体特征、造型结构、精神气质的内容,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协调地组合在一起,这一过程将能最直接地反映艺术家的造型功力与积淀修养。

尼古拉斯 · 波旁
30.7cm×26cm






伊丽莎白·切尼,沃克斯女士
28.1cmx21.3cm

约翰·拉塞尔,贝德福德伯爵
34.8cm x 29.4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