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画室与您浅谈美术色彩中的色调训练

阅读  ·  发布日期 2015-06-17  ·  作者 吴越画室
   今天吴越画室与您浅谈美术色彩中的色调训练,近年来,水粉静物教学已成为美术高考色彩教学的基本形式。水粉静物作品中的很多因素如色调、造型、质感、空间等都会对作品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色调,它在色彩考试评分中至少占到60%,作品色调较好是取得高分的关键一步。因此,色调训练在整个色彩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如何进行系统、科学的色调训练?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建立科学、完善的色彩知识体系,正确认识色调
    刚刚接触色彩的学生欠缺色彩知识,固有色观念牢固,这是教学的最大障碍。教师要取得良好的色彩教学效果,就必须让学生建立色彩理论知识体系。
    首先,学生要理解色彩是由光产生的,没有光就没有色彩。如蓝色的天空、绿色的叶子等,这就是固有色概念。然后是光源色,它带有光源本身的色彩倾向,一般在室内,光源是偏冷的,这样室内静物的亮部就会偏冷些,暗部相对显得偏暖。有了冷暖意识,色彩就不会变成单色,学生才算真正入门。
    其次,学生要充分认识色彩关系。色彩不是五颜六色的彩色,而是颜色与颜色所形成的某种关系,即常说的色彩关系。它包括色相、明度、纯度和冷暖等因素,这些因素在画面中相互联系、影响和对比,将整个画面有机整合在一起。如果一张画面能明确地显示整体气氛,那么局部色彩也会变得协调而容易把握,色彩整体关系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所以,色调就成了画者对缤纷的色彩进行归纳和概括的关键。色彩关系合理,画面色调感就强;色彩关系无序,画面就缺少色调感。建立和谐、统一的画面色彩关系是形成优美色调的基础。
    那么色调的概念到底是什么?一幅色彩作品的色彩搭配总有内在的联系,并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色彩整体,形成某种色彩的倾向,这被称为色调。色调的类别较多,可以从色相、纯度、明度、冷暖等不同角度进行划分,还与光源色、固有色、个人用色习惯有关。可以说,对色调的把握能力体现出画者对色彩关系的理解水平,也是美术高考色彩考试的重要评分标准。因而学生在进行高考色彩训练时首先要培养色调感觉,对于学画者而言,理解色调是驾驭色彩最快的一种方式。
    二、把握画面整体氛围,感受和组织色调
    如果说捕捉色彩需要敏锐的直觉,那么把握和组织色调更需要理智的思考要时刻清楚色调是画色彩静物的灵魂,没有这个基调,其他方面都无从谈起。在平时训练中,如何感受这种色调呢?
    第一,学会整体观察和归类定位的方法,迅速抓住一组静物的基本色调。这种基本色调通常体现在画面主要衬布和主体物上,而不是次要的和点缀的物体上。如,当面对一组静物时,首先感受一下衬布与物体之间哪种色彩占的比例大,何种颜色占主导地位。占据大面积的物体会对画面大基调产生影响,如果占据画面大部分面积的是衬布,那么衬布颜色就构成了画面的主要色调。大的色调已经确定,部分小面积的衬布、静物的色彩与主色调即使反差较大也不会影响主色调,这恰当的对比关系反而会活跃画面,让色彩更有变化和张力。由此看出,物体色彩面积的分布和比例可以决定画面色调的定位。
    第二,学生对色调的认识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尽可能地观察物体之间的对比,包括色相、纯度、明度、冷暖和形状对比等,在锁定色调后进行概括,对部分颜色进行整合。如在暖色调中,将冷色成分物体进行适当的主观处理,使画面更加统一,或在冷色调中减弱暖色的成分,这样强调一方、减弱一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而产生色彩的协调感。通过色调,学生就能更好地认识画面不同颜色之间的关系,把握住表现色彩的主要方向。
    三、严格进行系统的色调分阶段训练,夯实基础
    1.简单的单色明度训练,过好素描关
    在进行色调训练前,有必要进行一定量的单色训练。单色训练相当于用颜色画素描,能够弥补学生造型能力和对素描关系理解的不足,从而建立起画面黑灰白整体的框架。同时,学生又可以熟悉水粉工具材料的性能和颜色的干湿厚薄等,为进一步的色彩学习作铺垫。要求学生尽量用大笔触,用8开纸即可,数量5~10张。
    2.大量、有效的小色稿练习,捕捉色彩第一印象
    长期以来,高考色彩教学中有一种普遍现象—轻色调、重塑造,缺乏对色彩小稿的训练。而现行美术高考主要考查的正是考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造型能力以及对色彩美感的认识等。在培养这些能力方面,小色稿练习有独特的优势及意义。一张色彩关系准确的小色稿等于把画者最初敏锐、整体的新鲜感觉化为可视的、静止的画面,它会时时提醒学生注意正确的色彩关系和大的色调倾向,也使学生在处理构图、方法步骤、色彩调和、用笔技法等方面有了一次探索和尝试。通过数量众多的小色稿练习,学生的色彩概括能力和色调把握能力在短时间内得到大的提升。所以,小色稿练习是色彩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训练方式。
    第一,小色稿练习的内容和方法。刚开始由教师摆放有明确目的的静物,学生写生练习,如类似色静物组合、对比色静物组合、暖灰偏黄调子组合、冷布偏绿调子组合等不同色调的静物,纸张以16开为主,时间30~60分钟,总体数量10~30张,必须用大的色块、大的笔触概括整个画面,每个物体一至三个色块,舍弃不必要的细节,对造型、用笔技巧也不宜做过多要求,轻松、随意地画即可。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表现整体色调的能力后,教师随意摆放静物,或由学生尝试自己动手摆放静物,然后交由教师检阅。教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学生把这组静物画下来,数量5~10张。这样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色调意识,让学生不是只会被动、机械地表现色彩,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色彩和创新的能力。 
    第二,小色稿练习应注意的问题。一是切不可寥寥几笔,没有大的色彩关系,画面空洞。二是要把有限的精力放在色调统一处理上,不可细致描绘,否则达不到捕捉色彩的新鲜感受,并快速表现、富有激情的训练目的。
    3.变调转换,控制和谐、统一的色彩
    大量的小色稿练习主要是加强学生的客观感受色彩的能力,使其形成色调意识,变调则训练学生形成主观控制色彩的能力,难度稍大些。变调是指绘画中色彩的变化转换,由一种基调转变为另一种基调,如冷色调画面可以变为暖色调、亮色调可以画成灰色调等。这种训练方式可以改变学生对写生色彩的依赖,使其将侧重点放在对色彩规律的把握上,对今后色彩默写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一,变调练习形式。完成一张写生小色稿后,第二张作变调,把同一种颜色作冷暖转换、色相改变,对明度作高调或低调等变化处理,不能完全脱离对象,不作具体刻画。这种形式的变调有一定难度,关键的技巧在于加入环境色,统一光源色,改变根深蒂固的固有色观念。如一组由熟褐色陶罐、两个苹果、一个梨子、一个白盘和土黄色衬布组成的静物,第一张学生自己组织色调,第二张要求变为蓝灰色调,怎么处理呢?可以把土黄衬布画成蓝灰色的倾向,在熟褐色陶罐亮部加些冷灰系的颜色,于暗部加些偏暖的颜色,环境色呈蓝灰色倾向,两个苹果画成稍偏绿灰的青苹果。当然,也可以仍画成偏黄或偏红的苹果,因为小面积的暖色不影响整张偏蓝灰的色调。画第二张变调时也可以根据第一张画面进行默写。
    第二,变调练习的意义。经过5} 10张8开大小的变调练习以后,学生的画面构成、色彩感知及合理的运用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并且理解了不同色调中颜色的对比与统一,掌握了处理色彩关系的主动性,能更好地控制整体色彩。
    除了上述的色调训练方式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安排一定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优秀美术作品欣赏和临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宽其艺术视野。同时,教师要多示范、多改画,及时指出学生出现的问题,并作个别辅导,集中讲评,建立合理、公正的色调作业评价体系。
    总之,色调训练不仅是观察方法、技能技法的练习,也是色彩语言素养的训练,更是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围绕考纲精心设计适合美术高考的教学内容,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杭州吴越画室logo
杭州吴越画室
始创于2001年,专注高考美术培训,22年砥砺奋进,铸造辉煌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春街道巨利路39号

13705716698(办公室热线)

13705716698(微信同号码)

在线咨询 我要报名

吴越画室报名/留言表
请认真填写表单,我们将会在10分钟内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