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公开课 | 杭州吴越画室:杨幂、黄轩的法语老师,与同学们一起,探讨真正的艺术。
阅读 · 发布日期 2019-08-08 · 作者 吴越画室
· 吴越艺术的教育理念:以学为本,培养真正会画画,会观察的学生!
· 吴越艺术的愿景:成为改变美术教育行业的传统模式,制定行业新标准的美术学校!
· 吴越艺术的使命:让美术回归教育,实现学生的美院梦想!
· 吴越艺术的价值观:诚实守信(诚实正直,言行坦荡,实事求是,勇于担当)、积极向上(乐观向上,团结进取,永不言弃,只做第一)、精进自我(专业执着,精益求精,不断改进,持续学习)!
又是一年七夕到了
大家想啥呢?
色彩、素描左拥右抱
享受快乐七夕吧
2016年的夏天,
一部以法语翻译为主人公的电视剧
《亲爱的,翻译官》大爆
杨幂和黄轩带领观众们走进了翻译工作者的生活
剧中,杨幂、黄轩的法语老师张海裕
张老师来到吴越画室
为大家上一堂法语公开课
和同学们探讨什么才是真正的艺术
为大家揭开法语的秘密
法语翻译
张海裕
硕士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系,2003 年起从事法语教学及翻译工作,翻译及主持各类型活动数百场。2014 年起担任 E-Art法国艺术学院联盟负责人,致力于中法两国公立艺术院校的全面建交,为中法各大艺术学院创立了多种长效深入的学术共建机制,发起了多项学院派国际交流项目。
工作经历(摘选)
专业研讨会翻译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法国哲学家斯蒂格勒春季高级研修班
2019 年 3 月 11 日 - 4 月 8 日 主题:技术与感知
2018 年 4 月 13 日 - 4 月 29 日 主题:走向逆熵纪:社会雕塑、控制论与智慧城市
2017 年 6 月 8 日 - 6 月 22 日 主题:熵与劳作
教学研讨会翻译
2018 年 4 月 10 日 巴黎高等装饰艺术学院、法国高等工业设计学院与中国美术学院创立中法创新设计研究院,《设计教学创新模式教学研讨会》
2018 年 4 月 9 日 中国美术学院主办:国际美术学院校长论坛《危机与潜能》
学术讲座中法翻译
2018 年 9 月 13 日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专题讲座《艺术与教育,以国界为游戏》;
2018 年 3 月 28 日 浙江大学艺术系专题讲座《一个激进起步的展示》;
2017 年 10 月 23 日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讲座《图形设计与地图绘制中的景观形态》;
2016 年 10 月 9 日 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教授 Patrick TOSANI 讲座《事物的形态》。
项目经验
影视技术指导:中国首部以翻译为主题的电视剧《亲爱的翻译官》法语顾问
见到张老师的第一感觉是:瘦小,有气质。
电视剧花絮中的张老师,在工作的状态下非常有气场,说法语的时候,脸上充满着坚定,很难与面前这个瘦瘦小小,对我们微笑着的老师联系在一起。
张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了很多她所知道的“美术学院”,帮助同学们从另一个角度,去了解自己的梦想学府。

△张海裕老师



△认真听讲的同学


张老师不仅分享了很多法语知识,还和同学们聊了很多关于未来的事。
和同学们讨论了技巧与自由创作之间的关系,
张老师看待问题的想法,可以给同学们带来很大的帮助。



△同学和张老师进行讨论


△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
这场将近三个小时的小型公开课圆满完成,
张老师和同学们都对这次公开课非常满意。
希望下次有机会可以再做更深入的交流。
△同学们都觉得这次讲座对他们很有帮助
△能够深入交流,张老师很开心
张老师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通过张老师的采访,更加深入了解她吧~
张老师在采访中曾被问到:为何会被选中成为这部剧的法语顾问?
“也许因为我是钱老师(钱培鑫)的学生,一直做一线口译工作,同时刚好有档期吧。”
钱培鑫,男,1955年出生于上海。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学院法语系教授。1973年从上海市杨浦中学毕业,1974年至1977年在上海杨浦电表厂工作,1977年考入复旦大学外文系法语专业,1982年毕业留校任教。从1997年起,数十次担任国际会议同声传译,如法中经济研讨会(上海、成都)、中法公证研讨会(上海、南京、杭州、成都)、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国际会议(上海)、中欧人权大会(哥本哈根)、国际城市与港口大会(大连)、上海市市长咨询会议(上海)等,还多次为外国政要——法国总统奥朗德、法国外交部长、魁北克总理、比利时外长、法国前总统德斯坦、前总理雷蒙-巴尔、法比尤斯、摩纳哥王储等——在华讲演做同声传译。(据百度百科)
在剧组,张老师负责剧本法语台词的翻译,并在拍摄时指导演员的法语台词。剧组拍摄地以上海为主,有时候也要到其他城市,甚至远赴欧洲。家住杭州的张老师,为这部剧开始了长达半年的“多城记”生活——有法语的部分,她都得在。
因为全程参与了台前幕后工作,拍摄花絮她随口就有。
图:拍摄时,张老师在为主演杨幂指导法语
同时,在采访中,张老师解答了几个网友关于法语的几个吐槽点。
1、剧名中“翻译官”三个字的说法,法语中是否存在?
张老师:这一点其实开拍之初我们就注意到了。这个词的法语是“officier interprète”,与“军队翻译”相近,指的是战争时期的翻译。制片方考虑到这是原著的名字,原著作者也许有用意,就保留了中文原词,而法语剧名当中我只用了“Les interprètes(即“译员”)。
即使是法语中那么普通的“译员”一个名词,我曾为它的冠词应该是单数还是复数、特指还是不特指犹豫了半天呢!虽然被吐槽说翻译“官”的说法不专业,但语言的生长是快速的。上周一个翻译朋友告诉我,老师在班级里说,她女儿是“翻译官的女儿”,看来这部剧真的普及了不少有关翻译的知识呢。
2、为什么演员说法语时口型有时对不上,他们真的学过吗?
张老师:主演们在开拍前一个月就开始了法语语音的学习。法语是拼读文字,理论上学了10小时的发音,就可以流利朗读文本了。
在拍摄过程中,所有的法语台词演员都通过我录的视频提前准备,然后现场我们纠音,就像大家在花絮里看到的一样(可搜索花絮“杨幂黄轩被法语绕晕”)。不少短的句子都是演员自己说的,两位主演对模仿发音很有天赋,学得很快。
后来从剧中“高翻院”的场景开始,剧组连工作人员和我打招呼说的都是“Bonjour”(法语“你好”)。后期因为考虑到长的段落台词不仅要求发音准确,还涉及语调情感,所以才采用了配音方式,以更好地配合剧情。
3、听说翻译的服装并不是剧中乔菲穿的那样?
张老师:外交部美女翻译张璐的服装风格是政府官方翻译的标准,大方得体。如果是交流晚宴的主持性质翻译,穿晚礼服也是可能的,翻译的服装取决于翻译的场合,其实最终是以翻译质量为重,而不像大家猜测的那样,做翻译就有许多刻板的表面规矩。
外交部高级翻译 张璐
《翻译官》“乔菲”剧照
-END-
采访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删
吴越美术资料免费领取方式
长按下图二维码添加老师
回复关键词【美术资料】
即可免费获得吴越内部资料